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或許會有人說,有總比沒有好。曾有長達150年的時間,香港的治理者全都是由倫敦直接指派;一直到1997年主權移轉前的協商,英國和中國才同意為香港訂下民主化目標:其特首最終應由「普選」產生。 2007年,中國政府宣佈,2017年的選舉將達成此目標。 2014年8月31日,中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提出了符合協議、但不符其精神的系統,亦即每位公民都可以投票,只是候選人必須先經由指派的委員會核可。 香港民主運動人士認為,這並不是真正的普選;2015年,在示威者震驚政府、佔領城市街道長達79天之後,同情派議員投票否決了這項提案。因此,今年的選舉使用與先前相同的系統,也絕對無法稱之為普選。 週日的勝利者,將成為香港第4位特首。每位候選人皆是由選舉委員會提名,選舉委員會的人數也已經有所增加:1996年為400位,2007年為800位,2012則增至1,200位;當時,只有689位支持現任特首梁振英。 選舉委員會應要廣泛地代表香港社會,並包括商業和金融界、專業人士、勞動及社會服務、公民團隊、政治等領域的代表(若先前那類似普選的提案通過,就會組成十分相似的委員會負責篩選候選人)。3月稍早,選舉委員會也提名三位候選人進入最終投票。 投票前的活動,則具有真正選舉的特質。 前法官胡國興、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相互對壘,也都有各自的宣言、競選團隊和大型廣告。三人參與辯論,報紙亦舉行民調,看看民眾最支持誰。 不過,中國中央政府擁有最終決定權,也不會讓民調支持度成為這場競爭的唯一指引。 曾俊華比較受香港人喜愛,但缺乏共產黨支持。據報導,北京中央政府人員,曾要求選舉委員會成員支持林鄭月娥。 若北京對結果不滿,原則上是可以拒絕指派勝選者,但走到這一步的機會非常低,因為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十分謹慎、較為偏重建制派,建制派也應該會依照共產黨的期待來投票。 因此,外界預期,林鄭月娥至少能拿到勝選所需的601票。不過,要獲得民眾支持,單靠勝選可能不夠;正如林鄭月娥所言,任何北京干涉的證據,都有可能對特首造成傷害。(黃維德編譯) -
文章分享來源:天下雜誌
See more at: 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81571#sthash.CZARQZUs.dpuf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